基于血餐iDNA技术对武陵洞蛭专吸蝠血性的研究

吴清姐, 向冬琴, 向海洋, 廖金屏, 李金美, 刘志霄

生命科学研究 ›› 2024, Vol. 28 ›› Issue (03) : 247 -257.

PDF (1093KB)
生命科学研究 ›› 2024, Vol. 28 ›› Issue (03) : 247 -257. DOI: 10.16605/j.cnki.1007-7847.2023.10.0196

基于血餐iDNA技术对武陵洞蛭专吸蝠血性的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119K)

摘要

武陵洞蛭(Sinospelaeobdella wulingensis)是中国洞蛭属(Sinospelaeobdella)的模式种,生活在环境条件较为稳定的溶洞深处,吸食洞栖性蝙蝠的血液,在洞顶壁完成其全部生活史,属于真洞穴动物。为了探究武陵洞蛭是否具有专吸蝠血性, 2022年8月至2023年8月按季度在湘西州境内已发现有武陵洞蛭栖息的6个溶洞中进行微生境特征数据和样品采集,利用血餐iDNA技术对106条武陵洞蛭的寄主物种进行鉴定,结果显示:1)该蛭种通常栖息在潮湿、粗糙及岩屑(或泥屑)厚度为0.2~0.4 cm的洞顶壁,其种群分布点通常是蝙蝠的常栖点; 2)其寄主组成为翼手目动物5科5属11种,中华菊头蝠(Rhinolophus sinicus)、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和西南鼠耳蝠(Myotis altarium)是其主要的吸血对象; 3)武陵洞蛭各群体的食物多样性指数和生态位宽度基本上均低于总体水平,冬季的食物多样性指数和生态位宽度均高于其他季节。总之,武陵洞蛭主要分布在蝙蝠常栖点附近的洞顶壁,因长期适应于溶洞生活,其食性已发生特化,已演化出专门吸食蝙蝠血液的行为生态习性。因此,对武陵洞蛭专吸蝠血性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探究蛭类动物食物多样性的演化路径,揭示吸血性蛭类食性演化的行为生态机制。

关键词

武陵洞蛭 / 血餐 / iDNA技术 / 洞栖性蝙蝠 / 专吸蝠血性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吴清姐, 向冬琴, 向海洋, 廖金屏, 李金美, 刘志霄 基于血餐iDNA技术对武陵洞蛭专吸蝠血性的研究[J]. 生命科学研究, 2024, 28(03): 247-257 DOI:10.16605/j.cnki.1007-7847.2023.10.0196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093KB)

1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