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麻二酚通过调节昼夜节律改善大鼠全麻术后的睡眠障碍

吴新顺, 李劲草, 刘影, 邱仁洪, 王恒林, 薛瑞, 张扬, 李硕, 范琼尹, 董华进, 张有志, 曹江北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 2025, Vol. 45 ›› Issue (04) : 744 -750.

PDF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 2025, Vol. 45 ›› Issue (04) : 744 -750.

大麻二酚通过调节昼夜节律改善大鼠全麻术后的睡眠障碍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通过建立丙泊酚诱导的节律紊乱型睡眠障碍大鼠模型,利用无线生理信号遥测系统评估大麻二酚(CBD)对全身麻醉后睡眠节律紊乱的调节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实验选取雄性SD大鼠,建立丙泊酚诱导的节律紊乱型睡眠障碍大鼠模型,并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6):对照组(Sal组)、丙泊酚组(Pro组)、CBD治疗组(Pro+CBD组)和地西泮阳性对照组(Pro+DZP组)。利用无线遥测系统采集各组大鼠的脑电(EEG)、肌电(EMG)及体温等生理信号。分离大鼠下丘脑组织,检测(PER2、CRY2、BMAL1、CLOCK、SIRT1和GSK3β)等关键时钟蛋白的表达水平及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MDA和SOD表达水平。结果与Sal组相比,CBD增加了大鼠在黑暗期(20∶00~6∶00)的睡眠时间(P<0.01),尤其在凌晨4∶00~6∶00表现出差异(P<0.05);Pro大鼠在明暗过渡期间(18∶00~24∶00)的慢波睡眠(SWS)总时间和睡眠片段数增加(P<0.05),且睡眠-觉醒的转换次数增加(P<0.05)。与Pro组相比,CBD组的SWS总时间明显减少(P<0.01),且CBD抑制了从SWS向活跃清醒状态的转变(P<0.05)。阳性对照药物地西泮(DZP)的作用与CBD相似,但其对睡眠-觉醒转换的影响不明显。在夜间时段(24∶00~08∶00),CBD增加了SWS的总时间、睡眠片段数量及平均持续时间(P<0.05),且增强了睡眠-觉醒的转换次数(P<0.05)。相较之下,DZP虽然增加了SWS的睡眠片段数(P<0.05),但对平均持续时间影响无统计学意义。此外,与Sal组相比,丙泊酚麻醉引起BMAL1、CLOCK和SIRT1蛋白表达的升高(P<0.05),而CBD能够抑制这种异常增高(P<0.05)。另一方面,丙泊酚麻醉导致PER2、CRY2和GSK3β蛋白表达的降低(P<0.05),而CBD则能有效逆转这种异常下调(P<0.05)。丙泊酚麻醉导致氧化还原状态的分子MDA升高、SOD降低(P<0.05)。CBD能够减少MDA的产生,使SOD水平恢复(P<0.05)。结论 CBD可能通过干预下丘脑核心时钟蛋白的表达,改善麻醉后睡眠节律紊乱型障碍大鼠的睡眠结构和生物节律,为临床围手术期睡眠障碍的干预提供了新的潜在治疗策略。

关键词

术后睡眠障碍 / 丙泊酚 / 大麻二酚 / 时钟蛋白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吴新顺, 李劲草, 刘影, 邱仁洪, 王恒林, 薛瑞, 张扬, 李硕, 范琼尹, 董华进, 张有志, 曹江北 大麻二酚通过调节昼夜节律改善大鼠全麻术后的睡眠障碍[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5(04): 744-750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4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