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地区近10年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一项单中心30 599例汉族人群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周莹, 张丹阳, 吴立凡, 王桂杉, 母杰丹, 崔成文, 石秀秀, 董继革, 王瑜, 许王莉, 李晓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 2025, Vol. 45 ›› Issue (03) : 443 -452.

PDF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 2025, Vol. 45 ›› Issue (03) : 443 -452.

北京地区近10年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一项单中心30 599例汉族人群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分析本中心DXA检查人群骨量分布及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3年7月~2023年7月在本院行双能X线吸收法(DXA)骨密度检查的30 599例20岁以上汉族人群的骨密度结果,并收集其身高、体质量和性别等一般信息,使用R语言软件进行描述性和相关性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中心男性腰椎、股骨颈和全髋的骨量峰值分别为1.00±0.12 g/cm2、0.94±0.14 g/cm2、0.99±0.13 g/cm2,女性分别为0.99±0.12 g/cm2、0.79±0.11 g/cm2、0.88±0.11 g/cm2,男性显著高于女性(腰椎P=0.022,股骨颈P<0.001,全髋P<0.001);成年男性和女性腰椎、股骨骨密度(BMD)值在达到峰值后随着年龄增长而降低;男性和女性各个部位BMD值与体质量指数(BMI)之间存在正向相关关系;2013~2014年男性和女性患者腰椎、髋部、股骨颈BMD值均为近10年最低值,2015~2023年男性和女性患者腰椎、髋部、股骨颈BMD值呈上升趋势。结论 不同人群的BMD值存在差异。未来需要采用更精准的BMD检测技术,开展多中心有代表性人群的临床研究,以探索人群BMD值随人口统计学的变化特征。

关键词

骨密度 / 骨质疏松 / 双能X射线吸收 / 流行病学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周莹, 张丹阳, 吴立凡, 王桂杉, 母杰丹, 崔成文, 石秀秀, 董继革, 王瑜, 许王莉, 李晓 北京地区近10年骨质疏松症流行病学调查:一项单中心30 599例汉族人群双能X线吸收法骨密度检查结果分析[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5(03): 443-452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6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