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转录组学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肠上皮化生的潜在致病基因

裴蓓, 张艺, 魏思源, 梅语, 宋标, 董港, 温子昂, 李学军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4 ›› Issue (05) : 941 -949.

PDF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 2024, Vol. 44 ›› Issue (05) : 941 -949.

基于转录组学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肠上皮化生的潜在致病基因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肠上皮化生(IM)的潜在关键致病基因。方法 收集2022年1月~6月在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科就诊的21例IM患者,以及同期在我院体检中心接受胃镜检查的21例健康受试者。对所有参与者均行胃镜及病理检查,收集胃组织样本进行转录组学测序以筛选疾病相关差异基因,并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明确其生物学功能。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结果进行验证。结果 通过转录组学测序,最终获得了1373个差异基因,其中827个上调的mRNA和546个下调的mRNA。根据差异基因的显著性与平均表达量对其进行了排序,从中选取了6个前20的上调基因进行验证,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AGMAT、CCL25、FABP1、CDX1、SPINK4和MUC2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结论 AGMAT、CCL25、FABP1、SPINK4、CDX1和MUC2可能是诊断肠上皮化生的潜在生物学标志物,参与了IM的发生、发展,对疾病的预测及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

肠上皮化生 / 致病基因 / 转录组学 / 生物信息学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裴蓓, 张艺, 魏思源, 梅语, 宋标, 董港, 温子昂, 李学军 基于转录组学测序及生物信息学方法鉴定肠上皮化生的潜在致病基因[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4, 44(05): 941-949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8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