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试验中不同转组分析方法的比较

梁芷玥, 徐利珊, 李柯柯, 于米铼, 安胜利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 2025, Vol. 45 ›› Issue (05) : 1093 -1102.

PDF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 2025, Vol. 45 ›› Issue (05) : 1093 -1102.

临床试验中不同转组分析方法的比较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通过比较临床试验中处理转组的常用方法,为不同场景下发生转组后分析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肿瘤临床试验中患者转组的数据特征,分别模拟不同场景(样本量、患者预后、转组概率、治疗效果、膨胀因子)中患者的生存时间,比较意向治疗法(ITT)、符合方案法(PP)、删失法(PPcents)、实际治疗法(Treated)、秩保留结构加速失效模型(RPSFTM)、逆概率删失加权法(IPCW)、两阶段估计模型(TSE)、参数迭代法(IPE)所估计的治疗效应误差、均方误差与覆盖率。结果 样本量对各方法的结果影响不大。相较于传统方法,复杂方法(RPSFTM、IPCW、TSE、IPE)在各种情况下误差均较低。IPCW法在转组概率较高时误差显著增加。TSE法在风险较低且转组概率较高时,误差和均方误差最低。IPE法在转组概率较低时具有明显优势,但在膨胀因子较小时可能会略低估治疗效应。结论 转组概率较低且膨胀因子较小的情况下优先考虑IPE法或IPCW法;在转组概率较低且膨胀因子较大的情况下选择IPE法;在转组概率较大,膨胀因子较小且风险比较小的情况下选TSE法;其余情况建议选择RPSFTM法。

关键词

治疗转组 / 逆概率删失加权法 / 秩保持结构失效模型 / 两阶段估计法 / 迭代参数估计法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梁芷玥, 徐利珊, 李柯柯, 于米铼, 安胜利 临床试验中不同转组分析方法的比较[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2025, 45(05): 1093-1102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2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