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调和止动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分子机制

祁波, 陈玉燕, 王晓鸣, 程申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 2025, Vol. 17 ›› Issue (03) : 270 -277.

PDF (1306KB)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 2025, Vol. 17 ›› Issue (03) : 270 -277. DOI: 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3.016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调和止动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分子机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1337K)

摘要

目的 利用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研究调和止动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 在TCMSP数据库查找调和止动方所含中药的化学成分,进行活性成分筛选并获取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检索CTD、OMIM数据库获取抽动障碍的疾病靶点,取两者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构建靶标的蛋白互作网络,使用R软件进行GO富集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借助分子对接软件将核心成分与潜在的作用靶点对接验证。结果 本研究中共发现调和止动方有23个核心成分与34个抽动障碍靶点,主要涉及芍药苷、儿茶素、去氢钩藤碱、钩藤碱与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以及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TGS2)。KEGG富集通路主要包括多巴胺等神经递质以及炎症因子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儿茶素可能是调和止动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活性成分,PTGS2为关键靶标蛋白。结论 调和止动方主要通过调节神经递质、免疫调节、抗炎等多途径发挥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作用,体现了中药制剂多成分和多靶标对机体整体调控的特点。

关键词

抽动障碍 / 调和止动方 / 网络药理学 / 分子对接 / 作用机制 / 儿童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祁波, 陈玉燕, 王晓鸣, 程申 基于网络药理学及分子对接技术探讨调和止动方治疗儿童抽动障碍的分子机制[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5, 17(03): 270-277 DOI:10.20274/j.cnki.issn.1674-3865.2025.03.016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306KB)

19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