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F
摘要
目的 通过高分辨磁共振血管壁成像(HR-VWI)评估基底动脉几何形态、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特征,分析其与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HR-VWI扫描的65例存在基底动脉斑块患者,根据患者弥散加权成像判断基底动脉供血区域有无急性脑梗分为急性脑梗死(ACI)组(n=30)及非急性脑梗死(NACI)组(n=35),在磁共振三维时间飞跃法血管成像重建图像测定及判断两组基底动脉实际长度、直线长度、侧位BA-VA角等数据;在HR-VWI轴位图像评估两组基底动脉斑块分布,测量并计算两组斑块负荷相关数据以及管腔狭窄率,比较两组各数据的差异,分析后循环脑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再根据基底动脉弯曲方向分组,观察两组优势椎动脉差异。结果 ACI组与NACI组中高脂血症、糖尿病、正位Mid-BA角、标准化管壁指数(NWI)、斑块位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NWI与脑梗死显著相关(OR=1.11,95%CI:1.02~1.20,P=0.011);相比于侧壁斑块,背侧壁及腹侧壁有斑块发生脑梗死的可能性更低(OR=13.15,95%CI:3.15~54.92,P<0.001);基底动脉弯曲方向与优势椎动脉相关(P=0.009)。结论 高脂血症、糖尿病、正位mid-BA角增大可以增加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风险。斑块位置与NWI是脑梗死的独立预测因子,联合两者进行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有更高的诊断优势。
关键词
高分辨磁共振
/
几何形态
/
基底动脉
/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
后循环脑卒中
Key words
赵世华, 李俊林
基底动脉斑块位置联合标准化管壁指数可作为预测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的潜在影像学指标[J].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 48(05): 574-581 D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