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瘤内及瘤周超声组学评分联合临床因素的列线图模型可较好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许雨晴, 杨茹, 慈红非, 彭潇雨, 李阳

分子影像学杂志 ›› 2025, Vol. 48 ›› Issue (03) : 264 -271.

PDF
分子影像学杂志 ›› 2025, Vol. 48 ›› Issue (03) : 264 -271.

基于瘤内及瘤周超声组学评分联合临床因素的列线图模型可较好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乳腺癌治疗前超声图像的瘤内及瘤周超声组学特征联合临床因素构建联合模型来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接受新辅助化疗治疗的女性乳腺癌患者145例,按照术后病理结果分为病理完全缓解组(n=85)和非病理完全缓解组(n=60)。使用3D Slicer软件勾画瘤内及瘤周区域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构建影像组学模型并通过支持向量机算法获得影像组学评分,筛选临床特征构建临床模型。选择效能最高组学模型的影像组学评分和临床独立预测因素联合构建列线图模型,绘制ROC曲线评估各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与单个瘤内及瘤周模型相比,瘤内+瘤周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筛选出雌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为独立预测因素构建临床模型,训练集和验证集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07、0.778。列线图模型较于各模型诊断性能均有提高,训练集和验证集曲线下面积提高至0.874、0.885。结论 基于治疗前超声图像的乳腺癌原发灶瘤内+瘤周影像组学评分联合临床因素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有望指导临床决策。

关键词

乳腺癌 / 新辅助治疗 / 影像组学 / 瘤周 / 列线图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许雨晴, 杨茹, 慈红非, 彭潇雨, 李阳 基于瘤内及瘤周超声组学评分联合临床因素的列线图模型可较好预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J].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5, 48(03): 264-271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9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