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红外二区小分子有机探针IR-PEG-FA在肝癌术中导航中的应用

徐钰叶, 高琴, 李科, 王雅飞, 程梓荷, 董储瑜, 王珂欣, 潘奇

分子影像学杂志 ›› 2024, Vol. 47 ›› Issue (09) : 897 -903.

PDF
分子影像学杂志 ›› 2024, Vol. 47 ›› Issue (09) : 897 -903.

近红外二区小分子有机探针IR-PEG-FA在肝癌术中导航中的应用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探讨近红外二区(NIR-II)小分子有机探针IR-PEG-FA(IPF)在肝癌术中导航的应用潜力,并进行体内近红外荧光(NIRF)成像研究和体内外生物安全性评估。方法 在课题组的研究基础上,通过化学合成方法构建一种靶向肝癌特异性生物标志物的NIR-II小分子有机探针。用MTT法检测该纳米探针对肝癌细胞株BEL-7402、HepG-2、HuH-7及正常肝细胞HL-7702活性的影响;通过溶血实验、急性毒性实验和血生化检测对纳米探针的体内生物相容性进行评估;建立小鼠原位肝癌模型,分为IPF实验组、IP对照组、生理盐水对照组,实验组尾静脉注射IPF,对照组尾静脉分别注射IP和生理盐水,随后利用NIR-II窗口成像技术检测其纳米探针IPF的特异肿瘤靶向性;最后在NIRF操作窗口下进行实时导航切除肝细胞肿瘤。结果 纳米探针IPF对BEL-7402、HepG-2、HuH-7及HL-7702细胞无明显毒性,溶血率均低于3%的安全限度,未引起显著红细胞损伤;急性毒性实验中小鼠无异常行为和死亡情况,且对各重要脏器(心、肝、脾、肺、肾)正常结构和功能未产生明显影响;小鼠肝功和肾功血生化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利用IPF纳米探针进行肝肿瘤细胞标记,在NIRF窗口下观察到肝癌细胞的荧光信号,手术后切除区域的荧光信号消失。结论 NIR-II小分子有机探针IPF具有良好的细胞安全性、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能够高效地标记肝癌细胞,具备肝癌术中导航潜力,能够为肝癌治疗的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关键词

肝细胞癌 / 近红外二区荧光成像 / 肝切除术 / 术中导航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徐钰叶, 高琴, 李科, 王雅飞, 程梓荷, 董储瑜, 王珂欣, 潘奇 近红外二区小分子有机探针IR-PEG-FA在肝癌术中导航中的应用[J].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 47(09): 897-903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7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