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治疗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脑镜像同伦连接的影响

魏伟, 樊丽华, 马萧童, 贾颖斐, 王咪, 燕洋洋, 张聪, 郑运松

分子影像学杂志 ›› 2024, Vol. 47 ›› Issue (05) : 484 -490.

PDF
分子影像学杂志 ›› 2024, Vol. 47 ›› Issue (05) : 484 -490.

针刺治疗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脑镜像同伦连接的影响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原发性痛经(PDM)患者双侧大脑半球间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MHC)以及针刺治疗前后VMHC的变化,分析PDM针刺治疗前后VMHC值的改变与临床量表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21年9月~2022年9月陕西中医药大学58例PDM患者为PDM组,同期50例健康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在经期第1~3天进行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扫描,并填写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COX痛经症状量表(CMSS)、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PDM组在下一个经期前1周进行连续针刺三阴交和关元穴组穴治疗,参与完整针刺的PDM组有30例。采用基于VMHC方法、Matlab平台的DPABI软件进行双样本t检验及配对t检验,观察两组受试者之间及PDM组在针刺治疗前后VMHC值有差异的脑区;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DM组针刺治疗前后VMHC值的改变与临床量表评分改变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PDM组与健康对照组在VAS、CMSS、SAS、SDS量表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PDM组针刺治疗前后,在VAS、CMSS、SAS、SDS量表评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健康对照组相比,PDM组VMHC值升高的脑区主要包括双侧后扣带皮层、梭状回、颞上回/颞中回、壳核,VMHC值减低的脑区包括双侧前额叶皮层(体素水平P<0.001,组水平P<0.05)。PDM组针刺后在双侧中扣带皮层、枕下回VMHC值减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PDM组针刺后双侧枕下回VMHC值的减低与CMSS总发作时间量表评分改变呈正相关(r=0.398,P<0.05)。结论 基于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及VMHC方法,PDM患者双侧大脑半球间对称脑区存在一定的同伦功能连接障碍。针刺治疗对PDM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并且减低了双侧中扣带皮层、枕下回VMHC值,这些异常脑区主要位于痛觉传导通路,可能参与了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中枢镇痛。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 / 体素-镜像同伦连接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魏伟, 樊丽华, 马萧童, 贾颖斐, 王咪, 燕洋洋, 张聪, 郑运松 针刺治疗对原发性痛经患者脑镜像同伦连接的影响[J].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 47(05): 484-490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9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