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CT三维重建分析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后伤椎骨密度变化

胡生轩, 张静文, 朱哲民, 曾炜波, 汪帅, 史本超

分子影像学杂志 ›› 2024, Vol. 47 ›› Issue (04) : 427 -432.

PDF
分子影像学杂志 ›› 2024, Vol. 47 ›› Issue (04) : 427 -432.

基于CT三维重建分析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后伤椎骨密度变化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的 采用Mimics三维重建技术分析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术后伤椎的骨密度变化情况。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5年10月~2022年10月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收治的因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并于术后返院复查的患者45例,根据返院复查时间分为A组(1~3月,n=16)、B组(4~12月,n=14)、C组(>12月,n=15)。将患者CT数据导入Mimics软件行伤椎和上下邻椎节段椎骨三维重建,分离椎弓根、肋骨、皮质骨和骨水泥得到所需椎体松质骨模型并使用软件读取平均CT值代表其骨密度(BMD),术前与术后分别记为BMD1和BMD2,计算BMD变化率。结果 A组中伤椎BMD高于术前(P<0.05),上下邻椎无明显差异;B组中伤椎BMD高于术前(P<0.05),上下邻椎BMD低于术前(P<0.05);C组中伤椎BMD无明显变化,上下邻椎BMD低于术前(P<0.05)。伤椎BMD变化率在A、B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明显高于C组(P<0.05);上下邻椎BMD变化率B、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低于A组(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后短期内伤椎骨密度增加,邻椎无明显变化,随着术后时间增加各椎体均出现骨密度降低情况。

关键词

经皮椎体成形术 / 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 / 骨密度 / 三维重建 / Masquelet技术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胡生轩, 张静文, 朱哲民, 曾炜波, 汪帅, 史本超 基于CT三维重建分析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后伤椎骨密度变化[J]. 分子影像学杂志, 2024, 47(04): 427-432 DOI: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11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