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埋软岩隧道纵向塌落拱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刘勇, 田野, 宋玉香, 陈炳廷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Vol. 38 ›› Issue (02) : 50 -57.

PDF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25, Vol. 38 ›› Issue (02) : 50 -57. DOI: 10.13319/j.cnki.sjztddxxbzrb.20250002

深埋软岩隧道纵向塌落拱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信息 +

Author information +
文章历史 +
PDF

摘要

目前对于塌落拱高度的研究大多基于二维竖向平面,忽略了空间效应的影响。采用三维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了纵向塌落拱的形态特征,分析了围岩容重、隧道埋深、断面尺寸以及支护时机对纵向塌落拱高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开挖后,在掌子面后方1倍~1.2倍洞径处,拱顶出现了沿隧道开挖方向的纵向塌落拱,塌落拱高度沿隧道开挖方向不断增大,在初期支护边缘达到极值,随后迅速下降,于掌子面前方约2 m处降为0;纵向塌落拱高度随着围岩容重、隧道埋深和断面尺寸的增加而增加;随着埋深增大,塌落拱的形状由尖拱形逐渐变化为圆弧形;初期支护施作的时间越晚,开挖对围岩扰动越大,纵向塌落拱高度越高,建议在隧道开挖后尽早施作初期支护,以降低对围岩的扰动,提高围岩稳定性。

关键词

深埋隧道 / 纵向塌落拱 / 隧道开挖 / 空间效应

Key words

引用本文

引用格式 ▾
刘勇, 田野, 宋玉香, 陈炳廷 深埋软岩隧道纵向塌落拱形态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J]. 石家庄铁道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5, 38(02): 50-57 DOI:10.13319/j.cnki.sjztddxxbzrb.20250002

登录浏览全文

4963

注册一个新账户 忘记密码

参考文献

AI Summary AI Mindmap
PDF

22

访问

0

被引

详细

导航
相关文章

AI思维导图

/